生命中心陈鹏获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青年科学奖

近日,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Society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 SBIC)将2017年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青年科学奖(SBIC Early Career Award)授予北京大学陈鹏教授,以表彰他在金属离子生物信号转导和过渡金属催化的生物正交反应等方面的出色工作,颁奖仪式将在下一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上举行。
在由SBIC主席Michael J. Hannon签署的获奖通知中,评奖委员会给予陈鹏教授的获奖理由是:“研究工作横跨了化学生物学和生物无机化学,发展了创新而有趣的研究策略来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他的工作揭示了金属铜离子是一种生物信号转导分子。该发现不仅在细菌信号转导领域,而且在整个生物无机领域都是一个重要突破,除了在细菌抗药性和抗击胃酸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外,他还发展了利用过渡金属催化的生物正交反应新工具。他发表的工作在细致性、学术性和完整性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The award panel was extremely impressed with the work you have undertaken and noted: "His body of work spans chemical biology and bioinorganic chemistry and shows creative and interesting approaches to important problems. His work on Cu as a signaling molecule was a major breakthrough not only in bacterial signaling but also in bioinorganic chemistry. In addition to his mechanistic research on MarR and E. coli acid sensor work, he has developed new tools using transition metal catalyzed bioorthogonal reactions. His papers are detailed, scholarly and complete pieces of work.”…)
陈鹏,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清华金沙集团1862高级研究员。他的科学研究集中在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前沿交叉领域,开发了“活细胞化学工具箱”,实现了活体环境下的蛋白质特异标记、交联与调控,发展了基于化学键断裂的生物正交剪切反应,提出了利用“化学脱笼”的策略实现蛋白质功能的原位激活。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方法,陈鹏课题组与生命科学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细菌抗药性和抵御胃酸的分子机制、磷酸激酶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以及组蛋白动态化学修饰的生物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述工作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他是201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曾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教育部青年科学奖(2016)、Chem Soc Rev Emerging Investigator Lectureship(2014)等荣誉。
SBIC Early Career Award由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于2007年设立,是该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奖项,每年授予一位独立开展工作15年以内的杰出科学家,用以奖励其在化学(尤其是无机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原创性成就。今年是该奖项首次授予来自亚洲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