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堃教授做客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
讲述“生物医药转化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4月12日下午,金沙集团1862承办的第63期“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在清华大学生物新馆143举行。现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的李校堃教授,做了题为“生物医药转化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的讲座。报告由药学院刘刚教授主持。

李校堃老师做学术报告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类重要的机体功能调节蛋白,对来源于中胚层以及神经外胚层的诸多组织细胞,发挥着创伤修复、代谢调控、促进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由美国科学院院士Denis G于1974年首次发现,而李校堃及其团队25年来一直致力于FGF生物工程药物的研发和转化应用的推广,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FGF成药性的系列基因工程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个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和一个III类医疗器械,累计造福病人8000万次。
李教授及其团队在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发现FGF不仅可以明显缩短大面积烧伤、慢性溃疡性疾病的创伤修复时间,提高修复质量,而且发现其与体内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密切相关,相继开发了FGF在创伤修复,抗糖尿病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不同临床适应症的新药。李教授强调自己取得今天的成就,与自己及其团队的坚持不懈,不盲目跟风密不可分,指出现在的年轻人在科学研究中要具有工匠精神,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将个人的中国梦与民族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

讲座现场同学认真聆听
在提问环节,李教授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讨论。李教授细致地回答了“FGF在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与新药审批中遇到的问题”,“国外新药审批和国内新药审批的区别”和“FGF和现有报道的小分子在诱导干细胞方面的区别与问题”等问题,最终,讲座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人物简介
李校堃,199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国家首批“万人计划”专家。
致力于FGFs的生物工程药物的研发和转化应用的推广,组建了我国最大的重组蛋白质药物研发团队。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成药的系列基因工程技术难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个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和一个III类医疗器械,累计临床使用超过8000万人次。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同时,围绕FGFs与疾病,在Nature、Circulation、Cell Metabolis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6项。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药理机制研究和成果转化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