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靠勇气和决心:生命中心2018毕业季
2018年7月5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 2018年毕业典礼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拉开帷幕。生命中心7月毕业生共37位,在场毕业生一一登上礼台,接受导师颁授学位。现场的师长和家长们共同见证着同学们毕业的欣喜与感动。从毕业这一刻起,毕业生们必将满怀憧憬,铭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箴言,向着未来阔步前行。

图为王宏伟教授讲话
生命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发表了演讲,他谈到,“对于每个毕业的同学来说,毕业是一个心情和心态转变的时刻。我相信同学们此时心中有兴奋,但也可能有怅然;有期许,也可能有迷惘;有踌躇满志,当然也会有忐忑不安。这种感觉,我们其实常常会有。但是在大学或研究生毕业,离开母校,离开熟悉的朋友、熟悉的师长、熟悉的室友,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或学习环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转变。你们在清华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形成了科研和人生的品味,从清华大学毕业,已经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和平台上。你们在清华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与同学们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未来将成为人生和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保障。但是这些只是基础。在你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发展中,你们的勇气、决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才可能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而更重要的,你们追求事业的品味和人生的价值观,将成为你们未来人生之路的决定因素。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我想送给同学们三句话:
第一,aim high,志当存高远。
同学们在清华大学经历了几年的磨炼甚至磨难之后,现在你们的心态,可能较刚刚入学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刚进入清华大学的时候,你可能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未来的世界尽在掌握。但今天在你们毕业之时,你们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是不知道的,还有很多方面是不完善的。这个心态的变化,实际上标志着一种成熟。而最重要的是,你们有了更多的信心。这两者听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正是因为你见过你经历过,你现在不再是无知而无畏,而是有知并能保持无畏的心态,你就会向前走得更远走得更高。不要把自己看低了,不要把自己的未来预设得太简单。
第二,keep learning,终身学习。
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的状态。持续的好奇心是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动力。如果你不学习,你就没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持续的学习有助于保持我们大脑的活跃状态和我们年轻的心态。不管你们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keep learning,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习惯。在这个世界上,Nothing is too late to learn,只要你想去学,只要你愿意学,你最终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第三,challenge your comfort zone,不要安于现状。这里面有两个含义。第一是,chasing excellence and perfection,要追求卓越。我在科研上的要求有时候会让学生感觉很痛苦。学生会问我,老师你为什么如此较真?在很多科研项目中,学生感觉做的差不多了,可以写论文投稿了。但我往往不停地push他们。学生做出一个实验后给我说,老师你看这个实验做出来了。我说,你看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再往下做点东西,再挖一挖。欣慰的是我的学生也坚持下来了,结果是非常好的。追求卓越,最后,我们往往会收获更大的成就。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不停地挑战自己,对于自信心的建立尤其重要。
最后,王老师勉励大家,“祝愿我们所有的毕业生,在未来的人生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今天毕业之后,各位就成了清华大学的校友,生命学院的院友。欢迎大家经常回到学校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多种多样的身份回到清华。我们大家在一起畅谈人生,畅谈理想。也希望你们能与更年轻的学弟学妹们,交流心得,交流人生体验。”
接下来,生命中心优秀毕业生代表宋文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宋文表示,“五年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了清华,经过五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在今天穿上了沉甸甸的学位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借此机会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五年清华生活的感想和收获。”

图为宋文发言
第一,科学需要务实。
初到清华园,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学术氛围,看到了周围谦逊务实的同学们。大家没有头顶上的光环,只有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实验室里数不清的挑灯夜战,生科楼、医学楼永远是午夜清华校园里最明亮的星。而我们身边的导师们,作为已经取得了举世成就的科学家,却依旧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研究,辛勤耕耘。导师们的勤奋、低调、务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第二,成功需要坚持。
一路走来,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坚持的重要。记得自己第一个课题,从蛋白表达、到晶体优化、再到结构解析,每一步都充满了曲折和坎坷。经历了实验一次次的失败,课题陷入困境,我显得有些迷茫。这时,我的导师告诉我,科研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不能轻易就被困难所吓倒。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课题最终取得了成功。有了这段经历,在后来的实验中无论面对任何失败和困难,我都不轻言放弃,迎难而上,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去践行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三,科研需要一颗平常心。
博士期间,一个做了四年的研究课题,本有希望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但由于竞争等原因,文章发表没有达到预期。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低沉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承受住了内心的压抑,坦然面对,继续前行。其实有的时候,科学的价值并不完全是用期刊来衡量的,科学在于追求真理,只要付出了获得了真理,就没有遗憾。后来,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许多研究组希望跟我们进一步合作。因此,做科研一定要有平常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一味的追求虚荣,就不能真正体会科学的魅力。
第四,面对挑战,需要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科技发展时曾说过:“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我的老师柴继杰老师也经常对我说,“想要做好科研,不仅要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同时更要有一份自信。”五年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信的重要,更看到了清华人身上的自信,感受到了中国科学的自信。自信源于实力!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一篇又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的创新,是清华人自信的底气和实力!
不知不觉,我们在清华园的学习时光将要画上句号。相信大家跟我一样有着太多的不舍和难忘。不舍美丽的荷塘月色;不舍各色的清华美食;不舍昔日一起奋斗过的同学们;更不舍早已成为家的实验室。难忘运动场上无体育、不清华的拼搏;难忘一场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更难忘一堂堂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最后,毕业典礼在庄严的清华校歌中圆满结束。

图为毕业生合影